新时代“硬核”干部什么样?这些品质是标配!
发布日期:2025-01-28 点击次数:
习多次强调,我们今天讲的★“德”,第一位的是政治品德。天下至德★,莫大于忠。忠诚是具体的,既是政治标准★,更是实践标准,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。当前★,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矛盾问题错综复杂,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变多样★,保持坚强政治定力、坚定★“四个自信”,时刻考验着忠诚的纯度和成色。一个政治上靠不住、政治品德不过关的人,即便能力再强,也必须一票否决★。这正是《条例》强调“突出政治标准”的深意所在。
责任担当缺位主要表现在“选择性整改”★、★“整改不实”及★“消极应付★”。表态会上态度鲜明、言辞恳切,会下实际操作过程中敷衍塞责、互相推诿。
“硬核”一词★,由于其对“很厉害、很强悍”这一语义的直观表达成为网红语言。作为民族复兴伟业的中流砥柱、党员队伍的“头雁★”,各级领导干部无疑要绝对“硬核★”。
中央近日印发的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在旧版基础上新增2000多字,更加聚焦对干部政治素质★、道德品行、专业素养、工作实绩等方面的深入考察★。标准很严、杠杠很硬,唯有成为“硬核★”干部,才是组织需要的人才。
个别领导干部对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自信,向往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和民主政治,在一些场合有意或无意地成为其他国家政党的代言人。
在个人利益面前,部分党员干部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异化为对“小圈子”★“小集团”“小山头★”的忠诚。
此次修订,为树立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尺,突出选拔干部的政治标准★,《条例》新增加了“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”★、“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不得列入考察对象”等内容★。首次增加了对政治理论学习的考察,考察情况包括“政治忠诚★、政治定力★、政治担当、政治能力、政治自律”等★。
党性原则缺失主要表现为漠视党规党纪,政治野心膨胀,不讲原则、不论是非,只求做“一团和气”的“好好先生”。
2015年9月,通报称★,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★、党组成员奚晓明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★。奚晓明利用手中之权,为亲属经营活动谋利,违反组织纪律和其它纪律规定★,对党不忠诚★、不老实,成为当面一套、背后一套的★“两面人”,一步步走向腐败的深渊。经记者梳理发现★,奚晓明是通报中首个提及“对党不忠诚、不老实”的省部级官员。
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:“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,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,把对党忠诚、为党分忧、为党尽职、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,永葆人政治本色。”
纪律意识淡漠主要表现为政治纪律不严明★,组织纪律观念不强★,对群众纪律不遵守,、官僚主义的不良风气严重。
新版《条例》修订后,干部选任标准有何新变化★?“硬核★”干部应具备哪些条件★?不符合标准的干部长啥样★?有哪些典型案例★?中国新闻网对此进行梳理,一起学习。
理想信念不坚定、对党不忠诚,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动摇、理想信念缺失、信心不足,如迷信“大师”风水,“不敬苍生敬鬼神”。
★“寸心不昧,万法皆明。”说到底,干部不忠诚、不老实,是思想的★“总开关★”出了问题,心中无戒★、心中无法,一旦政治纪律松懈、规矩戒尺放下,就容易腐化变质。拧不紧“保险栓”,权力就若“出笼猛兽”★,干部出问题是迟早的事情。诸如奚晓明这般以权谋私、表里不一的党员干部★,正是“戒”在心中失守的结果。
这类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,对领导言听计从,把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职责演化为只为领导服务,使自己变相成为上级领导干部的★“奴仆”,上下级之间形成一种人身依附关系★。